北京校区:13910016052;13910063801 深圳校区:13631615721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成功案例
  • 新闻中心
  • 招生录取
  • 经验交流
  • 学习资料下载
  • 联系我们
  • Previous
  • Next
  1. 1
  2. 2
  3. 2
北京博飞2015届学生荣登清华大学学生 北京博飞2025年港澳台联考班招生简章 2023年港澳台联招暑假免费网课衔接班
中文专栏

港澳台联合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0

发布时间:2008-09-26 11:38:02      点击:

 

 

                             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0.5pt">这两首诗都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形象丰富而优美,宛如两幅极其精美的风景画。                                                                                                                                                                                                  

 

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0.5pt">这两首诗都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形象丰富而优美,宛如两幅极其精美的风景画。                                                                                                                                                                                                  

 

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0.5pt">这两首诗都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形象丰富而优美,宛如两幅极其精美的风景画。                                                                                                                                                                                                  

 

 

                            港澳台联合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十)诗歌鉴赏(2000----2008)

    声名:本站内容未经允许,请勿复制或者打印,如有需要请联系本站。

2008年   华侨港澳台联考辅导中心  www.pkuzyw.com  13811901826

10.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温州回乐系的别称,是唐代防御外族入侵的前线。

A. 诗的前两句写了“夜上”城楼时所见的月下边塞的景色。

B.第三句“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一种迷茫的心情。

C.诗人用悲壮闲谈的笔调,表述出边防将士的思乡之情。

D.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三者融合,组成了一个艺术整体。

2007年   华侨港澳台联考辅导中心  www.pkuzyw.com  13811901826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北地春。

【注】拾遗:官名。袁氏曾任拾遗,因罪流放岭南。

A.一、二两句与诗题照应,说作者拜访袁拾遗,因袁氏已做了“流人”而“不遇”。

B.作者到洛阳后专程前去拜访袁拾遗,诗中又称袁为“才子”,表现了他对袁的仰慕。

C.“才子”成了“流人”,诗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作者对袁氏这一遭遇的不平与叹惋。

D.三。四两句写岭南梅早而北地春迟,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袁氏的关注与牵挂。

 

2006年    华侨港澳台联考辅导中心  www.pkuzyw.com  13811901826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谒荆公不遇 ①  方惟深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注] ①荆公:王安石。王安石推行新法受阻后退居江宁(今南京)。此诗为作者拜访王安石不遇,乘船离开江宁时所作。

A.从春江、烟草、春旗,尤其是“吹尽柳花”,可以看出,作者拜谒王安石是在暮春时节。

B.诗的一、二两句写春江浩荡沿着江宁城流过,两岸绿草茸茸,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

C.诗的三、四两句写作者瞭望江宁城,唯见柳花飞尽,在落日的余晖中城头春旗飘飘。

D.全诗看似写景,实则景中寓情。风帆、烟草、柳花、落日都反映出作者失望怅恨的心情。

 

2005年    华侨港澳台联考辅导中心  www.pkuzyw.com  13811901826

10对下面一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山行留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A.首句中“弄”字十分传神,将山光物态在春天阳光照耀下不断变化的情景十分贴切地描绘了出来。

B.第三句中用“纵使”将上文意思作一转折,又与后文“亦”相呼应,使读者对诗人提出的“莫为”之意,更加清晰。

C.诗人通过山行景色的描写,有景有情,层层深入,虽然全诗不见一个“留”字,但“留客”之意却显而易见。

D.本诗通过一系列的形象,主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再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定的障碍,付出一地代价的。

 

 

2004年    华侨港澳台联考辅导中心  www.pkuzyw.com  13811901826

 

9. 下面这首诗写于作者与苏辙相聚之日。对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阳关曲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A.首句以“溢”字写月光如水,播撒人间,渲染兄弟欢聚的气氛。

 B.第二句着一“转”字,将静月写出了动感,并且暗示月轮之圆。

 C.第三、四句写兄弟俩各奔东西,漂泊不定,难得一起共度良宵。

 D.整首词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与其弟苏辙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

 

 

2003年     华侨港澳台联考辅导中心  www.pkuzyw.com  13811901826

9. 对下面一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A.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写出了诗人信马而行,悠闲自在的观览山野景色,同时还照应了诗题。

B.      第三句写万壑本无声,因晚风吹动而自成天簌,又与下句无语的数峰紧对,使有无相通,意趣天成。

C.      最后两句,通过诗人情绪陡然转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一种思乡之情。

D.      整首诗情景交融,诗人惆怅的心情都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   】

 

 

2002年      华侨港澳台联考辅导中心  www.pkuzyw.com  13811901826

9. 对下面一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第二联刻摹江边秋景形神俱肖,气势磅礴。辛弃疾的名句“……悠悠,不见长江滚滚流”即由此演化而成。

B.第三联十四字表现了地、时、久旅在外、年老多病又无亲朋等多重意思,充分体现出杜诗语言的高度概括力。

C.前两联描写登高所见之景象,后两联抒写出寂寞悲凉之感慨。全是情景交融。

D.全诗抒发了诗人年长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虽然句句都不对仗,但字字妥帖,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   】

 

2001年      华侨港澳台联考辅导中心  www.pkuzyw.com  13811901826

9.  对下面两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见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A. 韦诗首联写滁州西面涧旁边的幽静景象:幽草深树,黄鹂鸣叫。这种幽静的景色引起了诗人的一种怜爱之情。

B. 苏诗首联写虽然天色阴沉,但仍可看到淮河两岸绿草青青,还偶有一树鲜花出现。一个“明”字使画面平添了一分色彩。

C. 这两首诗都是先写雨前,后写雨中,而且均描绘了诗人从孤舟中所见到得雨中之景。

D.  这两首诗都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形象丰富而优美,宛如两幅极其精美的风景画。                                                                                                                                                                                                  


北京区(总部) :
电话:139-1001-6052;139-1006-3801;
微信公众服务号:bjbfhqgat
咨询QQ:1020831302
深圳校区:
电话:136-3161-5721(24H);
微信公众服务号:bjbfhqgat
咨询QQ:102083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