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校区:13910016052;13910063801 深圳校区:13631615721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成功案例
  • 新闻中心
  • 招生录取
  • 经验交流
  • 学习资料下载
  • 联系我们
  • Previous
  • Next
  1. 1
  2. 2
  3. 2
北京博飞2015届学生荣登清华大学学生 北京博飞2025年港澳台联考班招生简章 2023年港澳台联招暑假免费网课衔接班
中文专栏

港澳台联考培训学校:中文必考诗歌鉴赏9-15

发布时间:2018-10-10 11:21:11      点击: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9)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A.这两首诗,一反旧时文人“悲秋”的常态,赞美秋光胜似春光,抒发了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B.这两首诗,意境新颖,情调刚健,既有哲理意蕴,又有艺术魅力,读了使人心神激荡,襟怀开阔。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突出地渲染了诗人对自己文才诗情的自信,表达了不愿与诗坛庸才为伍的心意。

D.第二首诗的后两句是说,秋日登楼望远,会使人感到清澈入骨,不会像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这两句巧妙托出诗旨,耐人寻味。

2. 对下面两首唐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得乐天书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A.这两首诗都没有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但都抒发了诗人元镇对挚友白居易凝重深厚的感情。

B.《闻》诗第一句描绘室内景况,已有一种悲剧气氛;《得》诗第 一句写远方信使进门便哭,先造成一种悬念。

C.《闻》诗后半部分强烈地表达了消J急的惊人,闻者的震动与悲伤;《得》诗的后半部分是写妻女的忖度。

D.《闻》诗末句转而写景,含蓄蕴藉;《得》诗主要从侧面表现,构思奇特。

3. 下面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②。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③。

注:①五妹钱: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被王莽废。东汉初,光武帝又恢复。②象贤:效法先祖的贤才。象,法也。

③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A.全诗先写先主功业,后写先主之志无人继承,蜀由盛而衰。启发人们思考历史的教训。

B.全诗咏史怀古,意在讽今,对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荒唐发出警告。

C.领联承“英雄气”很自然,但“三足鼎”与“五抹钱”不属同一时代,典故又互不相关,显得对仗不工。

D.全诗以历史的盛衰对比,说明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这是该诗传诵不息一的重要原因。

4.下面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A.这是一首凭吊古迹的诗。

B.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如画,情致婉转。

C.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自然变化不大,而人事却变幻无常这种“物是人非”的感伤情绪,调子比较低沉。

D.这是一首单纯写景抒情的诗,作者描绘了如画的自然风光,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

5. 下面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A.首句是说,新年已到,但还不见芬芳的鲜花。一个“都”字,透析出人们对春天姗姗来迟的埋怨责备的心情。

B.第二句是说,二月虽仍无花,但终于见到了初生的“草芽”。“初惊”二字传达出新奇、欣喜而又遗憾、惋惜的复杂感受。

C.第三句是说,白雪耐不住春天的迟来。“嫌”字刻画出雪花对迟迟不来的春天的鄙弃心态。

D.第四句是说,雪花故意冒充春花,到处乱飞。这是第三句鄙弃心态的具体化。

6. 下面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A.一联开篇点题,点明别离,描叙兄弟惜别之情。“零落残魂”指诗人因长期被贬而倍受折磨的心灵。

B.第二联集中表现诗人长期郁结于心的愤葱与愁苦。既客观实写了他的政治遭遇,也包含了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

C.第三、四两联用比兴手法渲染了自己的境遇。三联景情交融,既写出自己处境险恶,又表明彼此相见很难。而四联则说自己处境不好,只能把相思寄以梦中。

D.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清丽婉曲,旨趣高远。抒发了诗人政治上和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7.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即景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A.竹叶摇动,清影笼罩着闺房的幽窗,渲染了一种清静、孤寂的气氛。

B.三三两两的家禽在夕阳下躁动,让人更加烦乱。“夕阳”点明诗写于黄昏。

C.海棠花落,残絮飞尽,诗人心情难免有落寞之感,这残败的景象点明已是春末夏初。

D.白日延长,让人困倦不堪,抒发了一种情懒无聊的情绪。

8.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A.首句写雨水从屋顶上漏下来,听着让人(思妇)无法入睡,心里在想这夜是多么长啊。

B.第二句写她把目光投向天空,云在移动,月亮时儿被遮住,时儿露出。

C.“通夕”即通宵,写秋虫叫的时间之长。

D.“征衣”在诗中是指寄给远方丈夫的寒衣。

9.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蜀相

杜甫

垂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鹤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 《蜀相》是一首咏史诗,“蜀相”即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B.“自春色”、“空好音”的“自”与“空”可以互训,即“自”可以解释为“空”,“空”可以解释为“自”。

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天下计”即《隆中对》中所说天下大计,“两朝开济”指诸葛亮佐刘备开创基业及辅刘禅守成。

D.“长使英雄泪满襟”,指作者杜甫常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垂泪。

10.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观梅有感

刘固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原不为梅花。

注:刘固,首宋末元初的爱国诗人。

A.第一句是说,东风把蒙在梅花上的战火尘埃吹掉了。暗指战争风云过去,宋朝灭亡。

B.第二句中“西湖处士”指的是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道。作者“梦想”其“家”,是因为倾慕其咏梅的绝妙好辞。

C.第三、四句用正反对比的技巧,借对第二句的解释,交待作者“观梅”的具体感受,揭示诗的主旨。

D.这首诗的主旨,以观梅为引子,抒发对“西湖处士”生活过而今却已沦入敌手的江南的思念,表达故国之悲和民族之情。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9)答案

1.答案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是通过振翅高举的鹤来表现秋天的勃勃生机。

2.答案B。从标题看,从情理上看,《得》诗中“有泪”的都应当是诗人自己。第一句的意思应是:远方信使入门,诗人“得乐天诗”,读完后泪流满面。

3.答案C。对仗并不要求须同属一个的典故。

4.答案D。此诗表现的是作者有伤感情绪

5.答案B。A项应是期盼春天的迫切心情;C项“嫌”字,正是其忍耐不住的心情的注脚;D项应是:雪花忍耐不住春天的来迟,自己勇敢地出来装点一派春色。

6.答案D。本诗风格不应是“清丽婉曲,旨趣高远”,而是“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

7.答案B。“时禽”指的是候鸟类飞禽,“两两”则是双双对对;而“夕阳”表明的是所描写景象及时间,不是写作的具体时间。

8.答案A。“丁丁漏水”是计时器的水漏声。

9.答案D。应指诸葛亮以后长达千年间壮志未酬的英雄人物。

10.答案B。作者“梦想”其“家”的原因,从第4句可知作者“梦想”的绝不仅仅是林通的咏梅诗句,而是D项分析的内容。


北京区(总部) :
电话:139-1001-6052;139-1006-3801;
微信公众服务号:bjbfhqgat
咨询QQ:1020831302
深圳校区:
电话:136-3161-5721(24H);
微信公众服务号:bjbfhqgat
咨询QQ:102083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