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校区:13910016052;13910063801 深圳校区:13631615721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成功案例
  • 新闻中心
  • 招生录取
  • 经验交流
  • 学习资料下载
  • 联系我们
  • Previous
  • Next
  1. 1
  2. 2
  3. 2
北京博飞2015届学生荣登清华大学学生 北京博飞2025年港澳台联考班招生简章 2023年港澳台联招暑假免费网课衔接班
中文专栏

广州港澳台联考学校:中文必考知识点:诗歌鉴赏7-15

发布时间:2018-10-10 11:23:50      点击: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7)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栾家濑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A.本诗是写白鹭受水溅,以为溅起的水珠是石子抛来,吓得飞起又落下的趣事。

B.前三句是铺垫,最后一句才是诗的主体。

C.本诗通过白鹭虚惊一场的趣事,正衬宁静的生活。

D.本诗的寓意是表现诗人走出政治漩涡,追求理想中的宁静境界。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本诗是被皇帝“赐金还山”后离京之前朋友设宴饯行所作。明写行路难,实写仕途理想之路难行。

B.“停”“投”“拔”“顾”四个动词连贯而出,更显苦闷、抑郁之情。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运用比兴手法,说明人生道路艰难。

D.本诗跳荡纵横、百步九折、体现作者复杂心理,但最后作者还是以自己倔强的自信性格,冲破黑暗势力阻遏,义无反顾地走上自由浪漫,摆脱封建束缚的道路。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A.这首小令前三句并列,看起来这三件事似乎彼此毫无逻辑关系,也无条理,但笔法直写无隐。

B.第4、5句写到百姓疾苦。前三句似乎没有条理的典故的内容有了作用,原来是为了对比百姓生灵涂炭,说明他们的英雄行为虽哀艳凄婉,哪里比得上百姓。

C.这首小令极富人民性及仁爱精神,读书人一声长叹就是叹息国家遭难、百姓遭殃、读书人无可奈何。

D.本小令形式上运用对比,艺术感强烈。语言上口语、俚语、典故合用是一特色。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摄山秋夕

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屈大均,广东番禹人,清兵陷广州后,投身抗清斗争。失败后削发为僧。32岁还俗,两次北游,联络反清志士,力图恢复大明。此诗写于北游途中。摄山,又名栖霞山。

A.“潭水入空明”的“空明”,是指打开门眼前见到的一泓潭水清澈透明。

B.“叶落鸟频惊”的“鸟频惊”是写频频的叶落多次将鸟惊起,衬托作者心绪的不平静。

C.“疑”字是写作者的主观怀疑,以为一夜的秋林叶落声是一夜风雨。

D.“念远征”,挂念出门远征的前线抗击清兵的战士。

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隋 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A.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选材典型,以点带面,充分表现了隋炀帝的奢侈淫逸和昏庸残暴。

B.本诗起句借南游刻画人物,为了南游不理朝政,不听劝谏,刻画出独夫形象。

C.前两句侧面写南游,一气贯注,十分流畅,层层深入。

D.春风起,农民忙,但百姓不是忙着务农,而是举国裁宫锦,点化出杨广耗尽民力之罪。

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木兰花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方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A.全词上片写寒食节百姓春游全景热闹场面,下片写月夜庭院冷清,表达词作者八十六岁老人,热爱生活,热爱欢乐,对冷清稍有不适。

B.“无数杨花过无影”的“过”字虽写动态,但过而无影更显其静。

C.“吴儿竞”,“游女并”从水上到陆地上写出了春游热闹的场面。

D.这首词上片写八十六岁老人欣赏寒食春游景象,下片通过静谧景象的描述,体现老人的心境。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作此诗,后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

A.这首诗托物言志,抒发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B.本诗描写生动、语言流畅,中心明确,如民歌晓畅明白。

C.后两句的孤寂落寞与前两句的动人风姿形成鲜明对比,更显柳树生不得其地。

D.本诗前两句写出了春风吹拂、柳枝万千条的动态美,为后文对比做了很好的铺垫。

8.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A.本文是以小景写大景,景中寓理。“红杏出墙”寓为难耐寂寞,冲出旧礼教的束缚。

B.屐齿印苍苔说明是春雨之后,也为春色满园写出了基本原因。

C.这首诗写春景抓住特点,突出了重点,“一枝红杏”代表了满园春色,以一园代表整个春天。

D.本诗景中有情,诗中有人,优美的情、高洁的人含蓄蕴藉其中。

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A.这首诗写天上织女隔着银河怅望牛郎,反映的是人世间夫妻恋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B.“终日不成章”一句通过织女终日织不成布匹的情节,来表现她内心的悲苦。

C.不说河汉深广,而说“清且浅”“复几许”,鲜明地反衬了憾恨的心情。

D.全诗落笔于“河汉女”,旨趣却在“牵牛星”身上,所以诗题才是《迢迢牵牛星》。

10.对下面这首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这首诗是杜审言在流放途中写的。

A.首句写的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这个“悲”,是追溯昔日的悲,更是今天的悲。

B.第二句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

C.第三句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作用。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

D.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7)答案

1. 答案C。反衬

2. 答案D。“摆脱封建束缚的道路”错

3. 答案B。“原来是为了对比百姓生灵涂炭,说明他们的英雄行为虽哀艳凄婉,哪里比得上百姓”错

4. 答案D。表述太浅

5. 答案C。正面

6. 答案A。“对冷清稍有不适”错。闹和静皆让作者心旷神怡。

7. 答案B。作者想要表达之意,是含蓄的。

8. 答案A。“冲出旧礼教的束缚”拔高了。

9.D(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古诗十九首”每以首句为诗题。不能说旨趣在牵牛星身上)

10. 答案A。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该是心旷神怡的。这个“悲”,是今天的悲,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


北京区(总部) :
电话:139-1001-6052;139-1006-3801;
微信公众服务号:bjbfhqgat
咨询QQ:1020831302
深圳校区:
电话:136-3161-5721(24H);
微信公众服务号:bjbfhqgat
咨询QQ:102083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