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
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台湾省学生入学考试
语 文
第一部分
本部分为选择题,有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得分 |
评卷人 |
|
|
一、语文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红海湾凤凰山的美景使他迷恋不已,这几天他都在拼命写生,画了一张又一张,至于把带去的画纸全都用完了。
B.“心想事成”是近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祝词,它不仅普遍用于日常口语,而且被大量写入贺卡短信,还经常见诸报端。
C.可以不客气的讲,对于近几年那几个大型商品交易展览会,现在能给人们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东西确实不多。
D.社会调查表明,目前无论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对许多网吧不负责任的做法都表现出强烈的愤慨和深深的忧虑。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摆脱了繁忙的事物,没过几天_____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②本人昨天下午在操场不慎遗失钱包一个,有拾到并归还者,定当重谢,决不______.
③近期,天气_____晴好,温度升高,气候干燥,要注意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A.清静 食言 持续 B.清静 失言 连续
C.清净 食言 连续 D.清净 失言 持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多么希望在这茫茫大漠之中能够突然出现一片绿洲,以便他临渴掘井,解决饮水困难。
B.人群中有三个年轻人在跳街舞,随着强劲的音乐,他们戴着头盔倒立着如行云流水般地旋转。
C.张老师和我父亲是多年的老朋友,现在我来这里读书,张老师爱屋及乌,对我真是关怀备至啊!
D.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实在也不十分清楚,你一定要我说,我就姑妄言之,你也姑妄听之。
4.下列各句中,有病句的一句是( )
A.谢灵运又称大谢,谢朓又称小谢,他们叔侄两人都擅长山水诗的写作,大谢在宋,小谢在齐,俱为南北朝时一代诗宗。
B.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转变。
C.语文教师应具有“大语文”、“大课堂”的理念,不断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
D.这几年他事业有成,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手下都是些大学毕业生,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合乎逻辑的一句是( )
A.3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参加奥运会第一人刘长春的儿子刘鸿亮参加了在希腊奥林匹亚举行的奥运圣火采集仪式。
B.体育运动员的良好心理素质固然可以通过无数的临场竞技获得,而高超的技能则只有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才能锻炼出来。
C.真不明白,在人们普遍关注“周老虎”事件、全社会形成“舆论高压”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人敢于顶风而上呢?
D.“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世界和谐”这一当代中国发展的主题,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创造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这位哲学家坚持了反映论的思想,他认为,人们的认识“只有和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才可能是坚实可靠的”。
B.麦收以后,别的地方都播种完了,就剩下这块地了,那么这块地是种玉米?还是种红薯呢?村民们一时难以决定。
C.文学就是如此奇妙,所以王夫之《东晋诗话》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D.黄永玉眼中的艺术家是什么样的呢?80岁的黄永玉在《比我老的老头》(作家出版社,2003年)一书中,详述了那些“比他老的老头”。
7.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
A.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B.良久,她的脸上还泛着一片红晕,仿佛是饮了一杯醇酒。
C.在太阳的照耀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
D.一阵风过,竹林哗啦啦的响起来,好像也在焦急的呼喊。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转》又名《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期左丘明为解释《春秋》一书而作:传,是一种解释经文的著作。
B.唐代的古文运动一直延续到宋代,产生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C.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D.被称为英国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是:《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9.下列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方便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这就叫“杀青”。“杀青”后来泛指写完作品。
B.从周代到清代,被称为我国历史上六大古都的是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等六个城市。
C.古代每月的第一天称“朔”,最后一天称“晦”,大月十六、小月十五称“望”,近在望后的日子称“既望”。
D.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始有“五经”之说,是指《易》、《尚书》、《诗》、《礼》、《左传》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10.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灵州回乐县的别称,是唐代防御外族入侵的前线。
A. 诗的前两句写了“夜上”城楼时所见的月下边塞的景色。
B.第三句“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一种迷茫的心情。
C.诗人用悲壮闲谈的笔调,表述出边防将士的思乡之情。
D.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三者融合,组成了一个艺术整体。
得分 |
评卷人 |
|
|
二、白话文阅读(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
近年来中国野外考古有了很多可观的收获,学术界的研究考证也大有进展。《鹳鱼石斧图》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我国新石器时代幅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陶制图画。 此图绘于1978年出土的彩陶缸腹部,经测定,其绝对年代距今约5000年。当年《鹳鱼石斧图》发现时,曾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但各家观点都难以令人信服,并且至今未取得明显进展。由于此图对于我国美术史、宗教思想史和文明起源的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有再次探讨的必要。
《鹳鱼石斧图》的象征意义究竟是什么呢?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发现两个仰韶文化早期细颈瓶,腹部都绘有水鸟衔鱼图。1979年山东济阳出土了一件西周的青玉,上面也刻有鹧鸪衔鱼图。而更多类似的鸟衔鱼、鸟啄鱼或鱼鸟相战的图像,都属于东周秦汉时期。而自新石器时代以至汉魏,鸟或鱼单独存在的画像和玉雕石雕更是不胜枚举,其中的鸟也是多种多样,有鹤、鹰、雁、鹭、凤凰、鹧鸪、燕等。远古图像的象征意义朦胧而晦涩,不过我们对于汉代图像应该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山西夏县曾发现一座汉墓,其劵顶绘有骑飞鹤、乘大鱼的两个仙人,仙人肩生双翼,悠然站在鱼背上,仙人足下的鱼则眼神温柔安静,优雅的在空中飞行着。这是汉代升仙思想的表现。新石器时期的鸟鱼图像表现的绝不是升仙思想,但是从那时一直到汉魏,鸟鱼图像在艺术风格、图像构造和墓葬装饰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之间应该具有渊源关系。
关于鸟鱼图像,古典文献多有记载。《山海经》:“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庄子》:“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太平御览》:“龙鱼一角,……飞鹜九域,乘云上升。”……在这些生命转化的记载中,隐含着灵魂不灭、生命相继、灵魂飞升的意义。灵魂观念的产生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鹳鱼石斧图》绘于陶缸上,而陶缸是用来装殓尸骨的,这正是说明远古先民对于死亡和宇宙的理解。
至于《鹳鱼石斧图》中的石斧,其装潢考究,说明其主人必定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利。斧钺一直是中国帝王在朝觐、祭祀、封禅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器物,把它画入丧葬图像中,其用意无非是通过神赐之斧,祷告上天,以求保佑。
11下列表述,不属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一项是 ( )
A. 近年来,中国的野外考古有了很多令人欣喜的收获,有关的学术研究也大有进展。
B.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新时期石器时代幅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陶制图画是《鹳鱼石斧图》。
C. 《鹳鱼石斧图》发现时虽然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但是各家观点不同,并且至今未有明显进展。
D. 在我国美术史、宗教思想史,以及文明起源的研究等方面,《鹳鱼石斧图》具有重要的价值。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野外考古所发现的大量鸟衔鱼、鸟啄鱼或鱼鸟相戏的图像,都是从东周到秦汉时期的物品。
B.在新石器至汉魏时期的画像和雕刻中,出现单独的鸟或鱼的作品远远多于同时出现鸟和鱼的作品。
C.汉代神仙骑飞鹤、乘大鱼的图像,反映的是人死以后升天成仙的思想,所以经常在墓葬中出现。
D.“蛇化为鱼”、“鱼华为鸟”、“飞骛九域,乘云上升”等文献记载,表现了古人对于死亡和宇宙的理解。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1978年出土的彩陶缸上绘有一幅《鹳鱼石斧图》,关于此图的象征意义当时曾经引起学术界的热议。
B.隐含灵魂不灭、生命相戏续意义的古代鸟鱼图像,其中的鸟不一定是鹳,其它鹤、鹰、雁、鹭等都有可能。
C.新石器时期与汉魏时期的鸟鱼图像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它们的艺术风格、图像构造和墓葬装饰十分相似。
D.在中国古代,斧钺一直是帝王在朝觐、祭祀、封禅时使用的器物,因而逐渐具有了天赐神授的含意。
14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鹳鱼石斧图》的发现,说明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产生的时代甚早,距今已经有5000年左右。
B.鸟鱼图像由于反映了远古先民的生死观,所以在《山海经》、《庄子》和《太平御览》等古籍中都会有所出现 。
C.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汉魏的鸟鱼图像,表现了古人从“灵魂不灭”到“升天成仙”的思想发展过程。
D.正是由于汉墓上的鸟鱼图像隐含着升仙思想,所以图上的仙人表现出悠然的神态,其脚下的鱼也十分温柔安静。
得分 |
评卷人 |
|
|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徐稺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礼请署公曹,稺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稺来特设一榻,去□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稺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稺、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稺、袁闳、韦着谁为先后?”蕃对曰:“闳出生公族,闻道渐训。着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稺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稺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稺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稺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途,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及林宗有母忧,稺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灵帝初,欲聘稺,会卒,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后汉书.徐稺传》)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中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礼请署公曹,稺不免之。 ②唯稺来特设一榻,去□县之。
③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不就。④桓帝□备礼征之,并不至。
A.①因 ②于 ③尤 ④乃
B.①因 ②则 ③尤 ④则
C.①以 ②于 ③皆 ④则
D.①以 ②则 ③皆 ④乃
16.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因问蕃曰 因:凭借。
B.爰自江南卑薄之域 域:地域
C.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 维:拴得住
D.吾无德以堪之 堪:配的上
17.“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这个复句的类型是 ( )
A.转折复句 B.假设复句
C.递进复句 D.因果复句
18.下列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徐稺出身贫苦,但很有骨气,亲身耕种,自己养活自己。太守陈蕃极为赏识徐稺,为他设一塌专用,徐稺走后就悬挂起来。
B.徐稺因品行高洁、声望远闻而受到陈璠、胡广的上书推荐。陈璠甚至认为,徐稺在被推荐的数人中更为突出,应当首先录用。
C.徐稺未接受太尉黄琼的征召,但黄死后仍亲自去祭奠黄琼。在被郭林宗认出后,徐稺对郭说,国家危局并非一人可以挽回。
D.徐稺在郭林宗遭遇母丧时前去祭奠,放置生草一束后不告而别。生草一束意思是喻指主人有美德,林宗表示不敢受此赞誉。
第二部分
本部分为非选择题,有7题,共96分。
得分 |
评卷人 |
|
|
四、文言文翻译、默写(13分)
19.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琼卒归葬,稺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乃于途,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3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2)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3)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___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得分 |
评卷人 |
|
|
五、白话文阅读(二)(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苍然中原 朱以撒
这些日子里,经孟州、孟津,到洛阳、安阳、开封,总是会日复一日地迎受一种与江南不同的厚重感。是这里带有寒意的凌厉的风,是那看起来比故乡大而深红的落日,还是落日背景下那卸去累累果实的无垠原野?感觉总是难以言明。我只能挑一个我以为合适的词来表达,那就是:苍茫。
这些有过古都兴衰千年激荡的土地,曾经是马蹄翻飞、鼙鼓动地的战场,在经过世事翻覆、鹿鼎频争的烽烟之后,已经变得和其它城市没有什么两样了。我这么说当然是指城市里的格调,在入夜霓虹灯的频繁闪烁里和轻歌曼舞中,你是不大会感觉得到中原气息与江南有什么不同。现代文明也深深的弥漫其中,让你虽身处异乡却犹在故土。可是,只要你抽身出来,到郊原,到旷野,你仍然会感慨不已。这方水土总是与粗犷豪迈阳刚放纵结缘。
这个晚秋的黄昏,我在远离城区的郊外散步,原野苍茫秋风苍凉,深红的落日把远山映衬出一个绵延的剪影。这么大的空间,有几个农夫在拉扶着犁耙,他们不是借助牲畜的力量,而是尽自己的力量破开土层,这在广袤的原野上就显得十分渺远。他们的移动,成为黄昏中最动人的一笔。在他们劳作的不远处,散落着一些短促的城堞纹丝不动。如期而至的黄昏笼罩在空寂的城堞上,引人无限遐想:岁月真是无从再现么?其实我已逐渐能够由此领悟中原的笔墨情怀了。
在我们感慨岁月的磨洗使许多鲜明的过往人事化为乌有的同时,还是会看到许多不畏惧风霜刀斧剔抉的古典依然如故,就像任何时候拨开草丛瓦砾,都可以看到地表萌动的顽强一样。我看到并抚摸到了这些昔日古都的石像、石碑。四季轮回春秋迭代,石像中的文官武将,已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或威武睥睨,在改朝换代的风云中一脸漠然。令人乐意驻足的是与石像同存的石碑。时光的清冷沁入了石表,损伤了点画结构,使句读时不免受阻。可心灵却因之而酣畅,分明品味出碑文深处的内涵,丰富而深沉。这使我们面临它的时候,看出旧日创造的美丽辉煌的闪耀;在触摸它的时候,感觉到岁月翩翩远去的雪泥鸿爪,不免能领悟上苍的一点暗喻,一点象征,一点意趣。这是如今一些雕琢精美的石像石碑所无从具备的。这些古代的石头荡起的历史回声,很有可能会令我们捡拾起精神上的一些遗失。
我又一次地见到黄河。这个季节,黄河正走向安静,两岸萋萋芳草,正随着晚秋的劲风扭动腰肢。我内心自然有荒凉之意,因为在此之前我才欣赏到壶口那一泻千里的瀑布,怎么也想不到在这里化为宁静。不过,话说回来,黄河毕竟是黄河,和芳草碧连天的江南溪流大有不同,还是露出了它的雄浑和宽博。随便俯身掬一捧水,都可以觉察出积淀下来的桀骜不驯,黄河就是这一捧水的无限放大。
一弯寒月升上来了,远处近处层次分明,衬托出了空间的苍茫无限,朦胧色调更平添这一古老地域神秘与辽远。有许多次,视觉是徒劳无获的,只有靠心灵去感受。像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地方,战争的风云、英雄的情操、艺术的拙朴、民气的强悍,根本不会因时光潮水的浸漫而退却。这使不少人背着行囊,从南方而至,为的是得到一些熏炙和陶冶,试图给笔下情调增加一些凝重的砝码。接收这些飘忽无定若隐若现的气息是有条件在先的,那就是从容平和的心境。不然,失望就随之而来,使你无从辨识出当年的气象、钩沉出当时的风情,无从与隐于岁月深处的精神作默契沟通。
21. 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感受到中原大地的“苍茫”的?(6分)
22. 作者在第四段中说:“令人乐意驻足的是与石像同存的石碑。”石碑为什么令作者乐意驻足?(6分)
23. 文中第五段写到黄河,作者的黄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
24. 从全文看,作者是从那些方面去感受中原的?(5分)
得分 |
评卷人 |
|
|
六、写作(60分)
25.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把所选的题目写在作文纸上。(60分)
我们为什么需要倾听?
不做这事,我就心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