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联合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 十一)白话文阅读(2005----2008)
声名:本站内容未经允许,请勿复制或者打印,如有需要请联系本站。
2008年 华侨港澳台联考辅导中心 www.pkuzyw.com 13811901826
二、白话文阅读(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
近年来中国野外考古有了很多可观的收获,学术界的研究考证也大有进展。《鹳鱼石斧图》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我国新石器时期幅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陶制图画。 此图绘于1978年出土的彩陶缸腹部,经测定,其绝对年代距今约5000年。当年《鹳鱼石斧图》发现时,曾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但各家观点都难以令人信服,并且至今未取得明显进展。由于此图对于我国美术史、宗教思想史和文明起源的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有再次讨论的必要。
《鹳鱼石斧图》的象征意义究竟是什么呢?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发现两个仰韶文化早期细颈瓶,腹部都绘有水鸟吃鱼图。1979年山东济阳出土了一件西周的青玉,上面也刻有鹧鸪吃鱼图。而更多类似的鸟吃鱼、鸟啄鱼或鱼鸟相战的图像,都属于东周秦汉时期。而自新石器时期以至汉魏,鸟或鱼单独存在的画像和玉雕石雕更是不胜枚举,其中的鸟也是多种多样,有鹤、鹰、雁、鹭、凤凰、鹧鸪、燕等。远古图像的象征意义朦胧而晦涩,不过我们对于汉代图像应该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山西夏县曾发现一座汉墓,其劵顶绘有骑飞鹤、乘大鱼的两个仙人,仙人肩生双翼,悠然站在鱼背上,仙人足下的鱼则眼神温柔安静,优雅的在空中飞行着。这是汉代升仙思想的表现。新石器时期的鸟鱼图像表现的绝不是升仙思想,但是从那时一直到汉魏,鸟鱼图像在艺术风格、图像构造鹤墓葬装饰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之间应该具有渊源关系。
关于鸟鱼图像,古典文献多有记载。《山海经》:“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太平御览》:“龙鱼一角,……飞鹜九域,乘云上升。”……在这些生命转化的记载中,隐含着灵魂不灭、生命相继、灵魂飞升的意义。灵魂观念的产生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鹳鱼石斧图》绘于陶缸上,而陶缸是用来装殓尸骨的,这正是说明远古先民对于死亡和宇宙的理解。
至于《鹳鱼石斧图》中的石斧,其装潢考究,说明其主人必定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利。斧戊一直是中国帝王在朝觐、祭祀、封禅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器物,把它画入丧葬图像中,其用意无非是通过神赐之斧,祷告上天,以求保佑。
11下列表述,不属于作者写本文原因的一项是 ( )
A. 近年来,中国的野外考古有了很多令人欣喜的收获,有关的学术研究也大有进展。
B.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新时期石器时代幅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陶制图画是《鹳鱼石斧图》。
C. 《鹳鱼石斧图》发现时虽然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但是各家观点不同,并且至今未有明显发展。
D. 在我国美术史、宗教思想史,以及文明起源的研究等方面,《鹳鱼石斧图》具有重要的价值。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我国野外考古所发现的大量鸟吃鱼、鸟啄鱼或鱼鸟相战的图像,都是从东周到秦汉时期的物品。
B.在新石器至汉魏时期的画像和雕刻中,出现单独的鸟或鱼的作品远远多于同时出现鸟和鱼的作品。
C.汉代神仙骑飞鹤、乘大鱼的图像,反映的是人死以后升天成仙的思想,所以经常在墓葬中出现。
D.“蛇化为鱼”、“鱼华为鸟”、“飞骛九域,乘云上升”等文献记载,表现了古人对于死亡和宇宙的理解。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1978年出土的彩陶缸上绘有一幅《鹳鱼石斧图》,关于此图的象征意义当时曾经引起学术界的热议。
B.隐含灵魂不灭、生命相继意思的古代鸟鱼图像,其中的鸟不一定是鹳,其他鹤、鹰、雁、鹭等都有可能。
C.新石器时期与汉魏时期的鸟鱼图像时一脉相承的,所以他们的艺术风格图像构造和墓葬装饰十分相似。
D.在中国古代,斧戊一直是帝王在朝觐、祭祀、封禅时使用的器物,因而逐渐具有了天赐神授的含意。
14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鹳鱼石斧图》的发现,说明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产生的时代甚早,距今已经有5000年左右。
B.鸟鱼图像由于反映了远古先民的生死观,所以在《山海经》、《庄子》和《太平御览》等古籍中都会有所出现 。
C.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汉魏的鸟鱼图像,表现了古人从“灵魂不灭”到“升天成仙”的思想发展过程。
D.正是由于汉墓上的鸟鱼图像隐含着升仙思想,所以图上的仙人表现出悠然的神态,其脚下的鱼也十分温柔安静。
2007年 华侨港澳台联考辅导中心 www.pkuzyw.com 13811901826
二、白话文阅读(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
早在春秋前期,长三角还是蛮荒一片,勾吴和于越等族都还只是断发文身,不冠不履,以舟楫为车马,水行而山处。辟草菜,启山林,几辈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吴国和越国的建立,发展了独特的经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们打造出锋利的吴戈越剑,征战讨伐,与诸侯争霸。两国强盛时,风流人物辈出:吴王阖闾,夫差,孙武,伍子胥;越王勾践、范虫、文种、西施……上演了一幕幕荡气回肠、离奇曲折的历史话剧。
吴越文化的一大精神特色是“卧薪尝胆,雪耻报国”的传统,历尽岁月锤炼,又发展出“经世致用,求真务实”的学风。虽然吴、越两国先后泯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吴越文化的精髓 后世一直传承下来。三国时东吴重现了吴的国号,立国者孙权“屈身受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一。五代十国有吴越国,当时天下大乱,立国者钱缪努力保境安民,在上承唐代下接宋朝之际,使吴越之民老死不识丢兵戈,传统文化免受破坏。至赵宋王朝,男辉煌南渡,但凭借长三角的安定富庶,得以喘息休整,绵延150年之久。明朱元璋初亦称吴王,以长三角为基地,聘越地贤俊,威江南群雄,终于建都南京,一统全国。更有今日之上海,作为长三角面向大海的顶端,日益显露其“巨龙之首”的英姿,带动中国这条巨龙不断腾飞,古老的吴越文化在这里又焕发出新的光辉,令世界惊叹不已。
对后世有如此巨大影响的吴越文化究竟来自何方?目前公认的有两大源头,分别为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1972年,河姆渡当地农民在修建排涝水站时,发现了大批石器、骨器、人工栽培睡到遗物、人工饲养猪狗牛遗骸等,河姆渡文化遗址遂以十大“世界之最”而名扬天下。良渚文化因发掘浙江除杭良渚遗址而得名,是包括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所发现的一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总称。良渚文化的整体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中国史前文化的顶峰,农业、渔业、竹编、纺线、木作、手工业等各具特色,尤以雕工精细的玉器而著称。重重迹象表明,吴越文化正是从后河姆渡文化、马家兵文化——松潭文化——良渚文化一派发展下来,同时受到分布于周边区域的好川文化、吴越文化的共同影响。
11.下列对“吴越文化”形成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姆渡文化是吴越文化的源头之一,该源头表明7000年前吴越地区已经有水稻等植物,以及猪、狗。牛等动物。
B.吴越文化的另一来源是良渚文化,良渚文化的农业、渔猎、竹编、纺线、木作、玉器加工等各具特色。
C.春秋前期,勾吴和于越等族居住在长三角地区,他们还处在断发文身,不冠不履,水行而山处的阶段。
D.春秋时期,吴越先民辟草地,启山林,发展了独特的经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吴越文化渐成绉型。
12 下列关于“吴越文化的精髓却被后世一直传承下来”的史实,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孙权“屈身受辱,任才尚记,有勾践之奇”,重现了吴的国号,与魏、蜀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B.五代十国时天下大乱,钱缪推行保境安民的国策,使传统文化免受破坏,有继承唐朝开创宋朝之功。
C.朱元璋把长三角作为建立大业的基地,并且聘请越地贤俊,所以能剿灭群雄,最后定都南京,统一全国。
D.作为长三角顶端的上海,正在表现出高速发展的强大威力,带动着全国的经济建设不断的腾飞。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正是吴国的阖闾、夫差、孙武,以及越国的勾践、范悉、、西施等的历史性贡献,构成了吴越文化的独特魅力。
B.当吴国和越国建立的时候,吴越地区已经具有独特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这是吴越文化形成的标志。
C.今日上海所取得的令世界惊叹不已的成就,表明古老的吴越文化正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
D.良渚文化以最先发现良渚遗址命名,包括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所发现的一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14.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戈越剑在历史上非常有名,说明了历史上吴越地区不但农业、渔猎等十分发达,手工业水平也相当高。
B.如果不是凭借长三角的安定富庶,仓皇南渡的赵宋王朝就不可能得以喘息休整,并绵延150年之久。
C.良渚文化的整体生产水品已经达到中国史前文化的顶峰,远远高于我国新石器时代其他地区的文化。
D.吴越文化在整体历史演变过程中,虽然也曾受到周边文化的影响,但他基本上是一脉相承发展下来的。
2006年 华侨港澳台联考辅导中心 www.pkuzyw.com 13811901826
二、白话文阅读(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4题。
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国早在1300多年前就发明了印刷术,而与印刷术的发明有着密切关系的印章和拓石则出现的更早。印章最早出现早春秋时代。起初,印章上的文字多采用阮文反写字,人们把墨汁涂在印章上,便留下了黑地白字的图案。随着纸张的发明与造纸术的不断革新,人们又发明了拓石。所谓拓石,则是把纸铺在碑石上捶拓,再涂以墨,使碑文印在纸上的一种方法。与早期的印章相同,拓石印下的碑文也是黑地白字。
大约在隋唐之际,人们仿照印章的办法,把碑板上的阮文正写字换成阳文反写字,或者扩大阳文印章的面积,使之成为一块雕字的木板,在板上印墨铺纸,白纸黑字的印刷品出现了,雕版印刷术由此诞生。雕版印刷术的问世开创了书籍印刷的新时代,改变了我国书籍装帧的形式,从此单页叠积成册的“册页”装帧形式代替了传统的“卷幅”和“摺本”。
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泥活字印刷术已具备了现代活字印刷制字、排版、印刷的三个主要步骤。活字印刷术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伟大创举。公元1314年前后,山东人王祯成功创制了一套3万多字的木活字;同时,还把制造木活字的方法以及拣字、排版、印刷的全过程系统详细的记录下来,撰写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活字印刷术的书籍——《造活字印刷术》。
造活字印刷的另一发展是金属活字的出现。金属活字是用字模铸成的,字模的发明是活字印刷术的又一个飞跃。早在13世纪,曾有人用锡创制活字,这应当算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到了15世纪末,铜活字开始在江苏无锡出现,随即风行华夏。在铜活字盛行的年代,江苏常州曾有人创制铅活字,但由于种种原因,铅活字印刷在当时未能得到推广和应用。
14世纪,我国发明了套色印刷。当时的套色印刷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即套版和短版。套版是把同一版面分为几块同样大小的版,各用一色,逐次加印在同一张纸上。短版则是将同一版面分成若干大小不同的版,每版只是整个版面的一部分,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逐个的印在同一张纸上,从而拼集成一个整体。公元1340年印制的《金刚经注》中的扇书《巫芝?》,是现存的采用套印的最早实物。
我国的印刷术在公元15世纪之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1. 从原文看,下列对拓石过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石碑的表面上涂上墨,把纸铺在碑石上,轻轻捶打,让纸嵌入字痕的凹槽里,使碑文印在纸上。
B.在石碑的凹槽里涂上墨,把纸铺在碑石上,轻轻捶打,让纸嵌入字痕的凹槽里,使碑文印在纸上。
C.将纸铺在石碑上,轻轻捶打,让纸嵌入字痕的凹槽里,再将墨涂在纸的平面上,使碑文印在纸上。
D.将纸铺在石碑上,轻轻捶打,让纸嵌入字痕的凹槽里,再将墨涂进纸的凹槽,使碑文印在纸上。
12.下列对雕版印刷术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雕版印刷术是人类最早的印刷术。雕版印刷兼有印章和拓石的诸多特点。
B.正是借助了印章的阳文反写字技术和拓石的整版意识,雕版印刷术才得以发明。
C.由印章和拓石的黑地白字作品演变到白底黑字的作品,标志着雕版印刷术的诞生。
D.雕版印刷将所印的单页叠积成册加以装订,从而开创了我国书籍装帧的新时代。
13。下列对活版印刷术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活字的出现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主要标志,毕升是使用泥活字进行印刷的。
B.北宋时期的毕升发明的活字活字印刷术已具备了现代印刷的主要步骤和主要特点。
C.王祯完善了活字印刷技术,并且第一个将活字印刷系统而详细的介绍到全世界。
D.活字印刷术的效率远远高于雕版印刷术,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发明和应用。
14。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国古代的印刷术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从而导致中国古代文明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B.造纸术和印刷术同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但造纸术的发明和革新加速了印刷术发明的过程,为印刷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C.15世纪末,铜活字得以广泛应用而铅活字却未被推广开来,是因为我国铜制品的制造工艺水平远胜于铅制品的工艺水平。
D.套色印刷中的套版印刷技术发展而来,而套色印刷中的短版印刷技术则不同,它是由活字印刷术发展而来的。
2005年 华侨港澳台联考辅导中心 www.pkuzyw.com 13811901826
二、白话文阅读(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手工是一种遗产
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的需求主要是靠双手来满足的。,从生活的智慧、技术的发明直到审美理想都是由双手来体现的。由于审美进入十指,许多艺术便油然而生,无论是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还是乡野村夫手中带着泥土与青草芳香的民间艺术。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在相互隔绝和封闭的状态中生活,这就使得手工保持着各自的独特性。在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地域,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这样我们才会看到各个民族和地域彼此迥然殊别的房舍、小吃、独具匠心的手工制品及其风情特异的乡土艺术。在这中间,中华的手工可谓冠盖全球。其原因,一是历史久远,传承未断;二是民族众多,地域多样;三是文明灿烂,人文深厚。在九州大地上,不管你怎样见多识广,但在田野里跑一跑,准会发现从未见过的美妙之极的东西,其中手工的智巧一准令你称奇。
精湛的民间手工全都是千锤百炼的。但是,在没有专利的时代,手工中至关重要的绝技是世袭或以师徒方式单传的。如果艺人没有后嗣,技艺便可能中断。这就是很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面对三星堆那些“纵目神灵”青铜面具上的方孔,我们已无法知道四千年前古蜀人用什么利器可以切割开这厚厚的青铜;也无法知道他们施用何种技术才能把坚硬的玉石切割成纸板一样的薄片,并打磨得如此细腻与光滑。其缘故,便是这些标志着远古文明高度的手工的传承中断了。
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上。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从人类文明的传承来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所以说,手工是一种口头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手工是不同地域的聪明才智的各自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性的载体。因此,抢救濒危和珍稀的民间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但现在非做不可。因为,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缤纷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地成批死亡。
人类放弃手工,使用机器,是伟大的进步。但我们同时还要记忆手工。因为——放弃手工是为了文明的发展;记忆手工是为了文明本身。
11.下列表述,作为“中华手工可谓冠盖全球”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 )
A.历史久远,传承未断。 B。民族众多,地域多样。
C.文明灿烂,人文深厚。 D。美妙至极,令人称奇。
12.下列对手工的特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精雕细刻核民间艺术都体现着手工创造者的审美理想。
B.由于交通不便与生活封闭,手工保持着各自的独特性。
C.手工中至关重要的绝技是世袭或以师徒方式单传的。
D.手工传承的中断使三星堆青铜面具上的方孔无法复制。
13.下列表述,作为划线部分内容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相对独立的地域,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
B.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口诀上。
C.与工业技术不同的是,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
D.从人类文明的传承来看,手工的文明都是记忆性的。
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工业文明之前,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靠双手来完成的。
B.手工见证了不同地域的智慧,承载着民族与地域的精神。
C.在人类文明转型期间,缤纷的手工正在悄然成批死亡。
D.无论是放弃手工还是记忆手工,都是人类文明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