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训练(13)
1.对下面一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A.首句说的是诗人被贬到岭外蛮夷之地,与家人相隔遥远,加上音信全无,亲人的消息全然不知。“断”字写出诗人精神上失去依托。
B.次句从时间上写,冬去春来,离家已久,思乡心也越切。一个“复”字,写出诗人度日如年的难耐之苦。
C.“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说明诗人担心家人不理解自己而又要迫不及待的想见到家人的矛盾心情。
D.这首绝句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但写的情真意切,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2.对这首诗的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塞上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萧关:古关名,位于今宁夏固原县东南,为关中通向塞北的要冲。幽并:指幽州、并州,指战国时的燕赵之地,现在的河北、山西部分地区。紫骆:骏马名。“皆向沙场老”一说“皆共尘沙老”。
A.“八月萧关道”点明了首句所写之景的时间和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沙场”指战场,五、六两句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到幽、并州戍边的人,都在沙场上作战直到老死。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
3.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慨,“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念之情。
D.这首诗将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做到了言尽而意无穷。
4. 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揖,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张丞相:张九龄。“云梦泽”为古代两泽名;江北为云泽,江南为梦泽,后世淤积为陆地。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空,“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一句写诗人想渡过波涛汹涌的洞庭湖,但为没有船和桨而发愁。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平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结网”的古语,且和“垂钓”相应。
5. 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年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此诗作于赴边途中。属国,典属国,这里指使臣,即作者自己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交代目的地—居延。
B.三、四两句,全用比喻,作者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出使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是说诗人到了萧关,只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候骑告诉他,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6. 对这首诗各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①。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①相传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磻溪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
A.前四句写朋友为诗人设下盛宴饯行,但诗人却无畅饮的心绪。“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的显示了诗人苦闷、抑郁的感情变化。
B.五、六句写诗人出游黄河太行,却遭遇冰天雪地之险,借山川阻障隐喻政治道路的坎坷。
C.七、八句写诗人以吕尚和伊尹自比,表达出诗人的政治抱负:要像两位先贤那样,辅佐圣明之君,做一番匡世济时的事业。
D.末尾二句写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总有一天会云帆高挂,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7. 对这首诗歌语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A.“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节令特征。通过对严寒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
B. "笛中闻折柳”一句是说远处传来的古曲《折杨柳》更引起了戍边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柳”“留”谐音,古人送别常折柳相赠。
C.“晓战随金鼓”是说战士们随着金鼓声冲锋陷阵。全句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气氛和严明的军纪。“金鼓”,金饰的战鼓。
D.“宵眠抱玉鞍”是说戍边战士们晚上睡眠也紧抱着马鞍,随时准备出征。写出了战士们时刻处于戒备状态的情景。
8.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丘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A.“洛城”指洛阳。“四千里”恨离家之远。“胡骑”即安史叛军,“五六年”指战乱之久。
B.“草木变衰”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五六年”,也与下句“老”相呼应,暗示入蜀已多年。
C.“思家”“忆弟”为互文。“清宵立”、“白日眠”写诗人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而白天反而卧看行云、倦极而眠的坐卧不宁的举动。
D.“乘胜”是指叛军连战皆捷,“急”则写诗人为幽燕被叛军所破而焦急。
9.阅读下面的诗,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A开头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
B颈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写景而情自见”,两句诗牵连着双方的情思。
C这首五律诗,从赞美李白的诗发端,以“论文”收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
D尾联写作者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
10.阅读下面的诗,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A.首句直陈其事:新年到了,还没有芬芳的鲜花。“都”字透露出人们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
B.二句具体写:二月还没有花开,只能见到鲜嫩的草芽。“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惊”字描摹人们感到春消息的欣喜之情态。
C.三、四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见雪花而不见鲜花:春迟难耐,白雪飞花穿树,装点了一派春色。“却嫌”“故穿”刻画了雪通人心的美好灵性。
D.全诗借花写春,以盼春、惊春、见春为线,文字不着华饰,常语常景,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佳作。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13)答案
1. 答案C。并非担心家人不理解。
2. 答案D。并无劝战士勤练战马之意,反而劝戒“游侠儿”不要夸耀武力。
3. 答案A。秋,也用指心情,渲染气氛。
4. 答案B。理解过实。
5.答案B。三,四两句也是自然景物的描写。
6.答案B。这两句并非实写,作者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
7.答案C。“金鼓”为鸣金击鼓,不是“金饰的战鼓”。
8答案D.应是官军连胜且反映急于平叛的心情。
9.答案D
10.答案D。借春寒的雪花表达盼春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