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训练(7)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栾家濑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A.本诗是写白鹭受水溅,以为溅起的水珠是石子抛来,吓得飞起又落下的趣事。
B.前三句是铺垫,最后一句才是诗的主体。
C.本诗通过白鹭虚惊一场的趣事,正衬宁静的生活。
D.本诗的寓意是表现诗人走出政治漩涡,追求理想中的宁静境界。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本诗是被皇帝“赐金还山”后离京之前朋友设宴饯行所作。明写行路难,实写仕途理想之路难行。
B.“停”“投”“拔”“顾”四个动词连贯而出,更显苦闷、抑郁之情。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运用比兴手法,说明人生道路艰难。
D.本诗跳荡纵横、百步九折、体现作者复杂心理,但最后作者还是以自己倔强的自信性格,冲破黑暗势力阻遏,义无反顾地走上自由浪漫,摆脱封建束缚的道路。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A.这首小令前三句并列,看起来这三件事似乎彼此毫无逻辑关系,也无条理,但笔法直写无隐。
B.第4、5句写到百姓疾苦。前三句似乎没有条理的典故的内容有了作用,原来是为了对比百姓生灵涂炭,说明他们的英雄行为虽哀艳凄婉,哪里比得上百姓。
C.这首小令极富人民性及仁爱精神,读书人一声长叹就是叹息国家遭难、百姓遭殃、读书人无可奈何。
D.本小令形式上运用对比,艺术感强烈。语言上口语、俚语、典故合用是一特色。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摄山秋夕
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屈大均,广东番禹人,清兵陷广州后,投身抗清斗争。失败后削发为僧。32岁还俗,两次北游,联络反清志士,力图恢复大明。此诗写于北游途中。摄山,又名栖霞山。
A.“潭水入空明”的“空明”,是指打开门眼前见到的一泓潭水清澈透明。
B.“叶落鸟频惊”的“鸟频惊”是写频频的叶落多次将鸟惊起,衬托作者心绪的不平静。
C.“疑”字是写作者的主观怀疑,以为一夜的秋林叶落声是一夜风雨。
D.“念远征”,挂念出门远征的前线抗击清兵的战士。
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隋 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A.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选材典型,以点带面,充分表现了隋炀帝的奢侈淫逸和昏庸残暴。
B.本诗起句借南游刻画人物,为了南游不理朝政,不听劝谏,刻画出独夫形象。
C.前两句侧面写南游,一气贯注,十分流畅,层层深入。
D.春风起,农民忙,但百姓不是忙着务农,而是举国裁宫锦,点化出杨广耗尽民力之罪。
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木兰花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方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A.全词上片写寒食节百姓春游全景热闹场面,下片写月夜庭院冷清,表达词作者八十六岁老人,热爱生活,热爱欢乐,对冷清稍有不适。
B.“无数杨花过无影”的“过”字虽写动态,但过而无影更显其静。
C.“吴儿竞”,“游女并”从水上到陆地上写出了春游热闹的场面。
D.这首词上片写八十六岁老人欣赏寒食春游景象,下片通过静谧景象的描述,体现老人的心境。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作此诗,后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
A.这首诗托物言志,抒发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B.本诗描写生动、语言流畅,中心明确,如民歌晓畅明白。
C.后两句的孤寂落寞与前两句的动人风姿形成鲜明对比,更显柳树生不得其地。
D.本诗前两句写出了春风吹拂、柳枝万千条的动态美,为后文对比做了很好的铺垫。
8.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A.本文是以小景写大景,景中寓理。“红杏出墙”寓为难耐寂寞,冲出旧礼教的束缚。
B.屐齿印苍苔说明是春雨之后,也为春色满园写出了基本原因。
C.这首诗写春景抓住特点,突出了重点,“一枝红杏”代表了满园春色,以一园代表整个春天。
D.本诗景中有情,诗中有人,优美的情、高洁的人含蓄蕴藉其中。
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A.这首诗写天上织女隔着银河怅望牛郎,反映的是人世间夫妻恋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B.“终日不成章”一句通过织女终日织不成布匹的情节,来表现她内心的悲苦。
C.不说河汉深广,而说“清且浅”“复几许”,鲜明地反衬了憾恨的心情。
D.全诗落笔于“河汉女”,旨趣却在“牵牛星”身上,所以诗题才是《迢迢牵牛星》。
10.对下面这首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这首诗是杜审言在流放途中写的。
A.首句写的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这个“悲”,是追溯昔日的悲,更是今天的悲。
B.第二句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
C.第三句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作用。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
D.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7)答案
1. 答案C。反衬
2. 答案D。“摆脱封建束缚的道路”错
3. 答案B。“原来是为了对比百姓生灵涂炭,说明他们的英雄行为虽哀艳凄婉,哪里比得上百姓”错
4. 答案D。表述太浅
5. 答案C。正面
6. 答案A。“对冷清稍有不适”错。闹和静皆让作者心旷神怡。
7. 答案B。作者想要表达之意,是含蓄的。
8. 答案A。“冲出旧礼教的束缚”拔高了。
9.D(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古诗十九首”每以首句为诗题。不能说旨趣在牵牛星身上)
10. 答案A。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该是心旷神怡的。这个“悲”,是今天的悲,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