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训练(3)
1.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A.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
B.颔联颈联用实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
C.尾联复写春江景色,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A.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
B.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C.既“只应天上有”,为何人间又“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直接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D.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写兄弟们同时望月,从而产生了相同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A.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重在谈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B.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
C.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D.第四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A.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B.第二句是说“垓下一战”,使其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
C.三、四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D.此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项羽刚愎自用的个性是其失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A.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
B.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洗刷耻辱,战士们凯旋而归;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C.然而结句突然一转,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只剩下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
D.这首诗的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符合七绝诗对转折点的安排。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至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A.第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练而自然。
B.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C.后两句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D.这首诗是李白游姑苏台时所做,通过对姑苏台今昔变化的描写,表达作者才能不得施展的感慨之情。
8.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是不同凡响的,两个“笼”字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B. 第二句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C.“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D. 《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诗人感叹在这衰世之年,人们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表达出诗人的隐忧。
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A.首句写到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已经荒凉冷落了。
B. 第二句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C.三、四句作者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老燕念旧家之意呼之欲出。
D.此诗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10.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A.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描绘江南烟雨,着意渲染氛围。
B.第二句写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
C.三、四两句写的是:貌似最无情柳才是最有情的,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D.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3)答案
1. 答案B。 虚笔
【注】①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②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③“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④那,怎,何。⑤春心,指春景引发的意兴。春,《全唐诗》注:“一作乡。”按:作“乡”非。黄叔灿云:“作‘乡心’,与通首绝无关会。”(《唐诗笺注》卷一)⑥渺,一作“眇”。渺然,幽远貌。作者《题画山水障》诗:“对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绵。”渺然,犹眇绵之意。⑦“兴来”二句:言此中佳趣只可心会,却难用言语表达。宋唐庚《春日郊外》诗:“疑此江头有佳景,为君寻取却茫茫。”陈与义《春日二首》之一:“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都是写刹那间的创作感受,可以参读。⑧只自.副词。犹言独自。自,词缀,无义。⑨佳处,一作“佳气”。⑩薄暮,黄昏时分。津亭,渡口边的驿亭。
2.答案:C。直接——含蓄婉转
3.答案:B。是想象之语,并非真的同时望月了。
4. 答案:A。没谈“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5. 答案:D。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
6. 答案D。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起承转合”。
7. 答案D。表达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
8. 答案D。“人们”错。
9. 答案C。“老燕念旧家之意呼之欲出”错。
10.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