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课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复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点拨
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1)建立的历史条件
①资产阶级革命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
③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即革命派形成(组织基础)。
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武装起义的尝试(实践基础)。
⑤孙中山个人的作用
(2)组成:在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的基础上组成。
(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组织形式:统一的领导机构、领导核心、孙中山为总理。
组织范围:许多革命团体参加,具有全国规模。
政纲和章程:有同盟会章程和十六字政纲,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机关刊物:《民报》
(4)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5)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2.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起因: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已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之主流。康有为、梁启超等,成为保皇派,对革命派进行攻击,阻碍了革命的发展,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击。
(2)内容:
①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清朝政府。
②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3)实质:是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4)作用:
①革命派在理论上击败了保皇派,保皇派陷于孤立。
②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重点、难点、考点
1.同盟会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
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和完善,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果。
2.三民主义分析
(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进步性:
①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清贵族,强调了民族平等,反对种族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民族隔阂,孤立了清王朝,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将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因为这时清政府已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当时中国人民与清朝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焦点,推翻清政府也就等于打击了威胁中华民族生存的帝国主义,实际上也就包含了建立独立富强的国家之意在内,有进步性和革命性。
②将民族主义和政治革命和民权政治结合起来。民族主义是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纲领中最有群众基础的一条。
局限性
①民族主义仅仅停留在推翻清政府统治、光复汉族国家。
②仍保留着大汉族主义情绪,如指斥清朝(满洲人)统治者为“鞑虏”,把国内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问题和外国侵略相混淆,把满洲排挤到“中国之外”。
③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恨集中于其代表人物清政府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进步性:
共有两层含义:①推翻帝制;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即同盟会纲领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治问题,即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它不仅批判君主立宪政体的陈腐观念,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的愿望,对促进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这是孙中山斗争目标的核心内容。
局限性:
①矛头所向,主要是皇帝和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
②主张民权主义,但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找不到真正出路。
(3)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进步性:
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其实质是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是一个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局限性:
不敢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结论:
①三民主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半殖半封社会的矛盾,并试图以革命手段解决这些矛盾,它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经济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包括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大内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最高成就。它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②它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它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但不能发动广大贫苦农民通过自下而上的斗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这些决定了民主革命不可能完成使命,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中,也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并且他们同农村中的地租剥削有密切联系,因此他们就不愿和不能彻底推翻帝国主义.更加不愿和更加不彻底推翻封建势力。”
(4)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
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是民主革命的中心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发展。民族、民生主义所存在的不足,制约着民权主义的真正实现,决定了辛亥革命的成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性、妥协性的集中体现。
著名学者李泽厚在《论孙中山思想》中讲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概括了当时整个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方向,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认识的最高成就,既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和成功,也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挫折。
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所出现的两次论战的异同。
第一次是指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第二次是指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异:
①第一次论战围绕着改革清朝体制进行,维新派要求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第二次论战围绕着要不要推翻清朝政府,革命派明确提出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②第一次论战还围绕着文教进行,维新派提出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的主张。第二次论战更广泛深刻,革命派不仅提出实行民主政治,还提出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主张。
同:两次论战都围绕着要不要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展开,都是一次思想的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运动的传播和开展。
基础金题
1.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平均地权”方案在本质上
A.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纲领 B.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C.没有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 D.实行后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2.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主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3.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的矛盾
4.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A.它是同盟会成立后,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人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加速了革命进程
5.20世纪初,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 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够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革命纲领 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6.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是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
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 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
7.康有为、梁启超在短短几年内,从时代旗手沦为时代的绊脚石的原因
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因为清政府决定实行君主立宪
C.革命危害了他们的阶级利益 D.逆历史潮流而动,竭力维护清朝统治
8.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主张兴民权的不同之处是
A.主张给人民一些基本的民主权利 B.主张给资产阶级以参与政权的权利
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反对保留君主,主张建立共和政体
9.20世纪初,同盟会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表明
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B.革命派具有独立的武装力量
C.革命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中国民主革命深入发展
10.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提出平均地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11.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相同点是
A.都反对封建土地制度 B.都要实行土地国有
C.都要把土地无偿分给农民 D.都要平均分配土地
12.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13.作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没有提出反封建土地纲领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14.同盟会纲领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是
A.推翻腐朽的满清贵族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C.建立由汉民族统治的政权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5.20世纪初,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就其实质而言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B.洋务派和顽固派论战
C.资产阶级不同政治团体的学术交流 D.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16.中国同盟会被称做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多选)
A.以兴中会、华兴会和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
B.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C.建立了从中央本部到各地支部的组织系统
D.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
17.中国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有(多选)
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B.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
C.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18.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同盟会时期
C.中华革命党时期 D.兴中会时期
19.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自此之后,开始有了①革命舆论战斗的阵地②全国性统一的革命政党③较为明确的反帝要求④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20.萍浏醴起义的直接影响有①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②掀起了各地反清起义高潮③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基础④加速了革命发展进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A 6.D 7.D 8.D 9.D10.A
12.A 12.A 13.D 14.A 15.D 16.BCD 17.ACD 18.B 19.B 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