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名人数暴增,竞争进入“白热化”
从数据来看,2020年报名人数仅为5048人,2025年飙升至11939人,5年增长约50%。
但“僧多粥少”才是真正的焦点问题。2024年本科录取名额6012个,虽然2025年略有增加,本科录取名额6311个,但名额增幅远低于考生增速,预计今年录取率将跌至52.86%。
二、扩容≠提率:优质学位仍是“稀缺品”
2025年港澳台联考新增12所招生院校,许多家长欢呼:机会来了!
25年联考新增院校名单:
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次“扩容”仅增加了210个招生名额,相较于激增的考生人数,这点新增名额显得杯水车薪,难以有效缓解竞争压力;而清北复交等顶尖高校,三年来招生规模几乎未变。
优质资源变得更少,“扩容”对顶尖生反而是一场更隐蔽的焦虑游戏。
三、两校联考“收口”:限制释放强烈信号
1. 志愿填报二选一:
2025年起,两校联考本科批次与预科批次均只能填报1所院校(此前可填2所),第一志愿直接决定录取结果,未录取即落榜,无调剂机会。
1. 年龄限制收紧:
报名年龄上限由30岁调整为25岁以内,超龄者无法参加考试。
2. 考试时间调整:
2025年两校联考考试时间为5月24日至25日,若考生选择兼报两类考试,不仅需同步备考,还将面临时间紧迫、心理压力倍增的挑战。
四、录取机制:从“拼排名”到“拼单科”
1. 全国联考、两校联考仍以排位为核心录取依据
全国联考、两校联考均采用“按排位投档”的录取机制,即依据考生联考排位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投档录取。
2. 单项成绩成为隐性门槛
部分院校专业对单科成绩有要求,如全国联考报考深圳大学计算机类专业需数学成绩≥120分;两校联考暨南大学医学类则要求总分420分且生物单科不低于120分。
五、应对策略:从“等结果”到“做选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理性规划比盲目焦虑更重要:
1. 精准评估实力:通过近年真题模拟,结合目标院校近三年“位次”数据(而非简单分数线),划出自己的冲稳保区间;
2. 针对性提升单科:
语文重点突破强化文学常识基础,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系统训练写作技巧;
数学先抓基础,重点突破代数与几何中的难点问题;
英语聚焦高频词汇,加强语法训练,坚持每日听力练习,循序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提前掌握政策细节:关注目标校官网招生章程,尤其注意单科要求、身体条件限制(如医学类不招色弱)
想要了解更多华侨港澳台联考的资讯,以及北京博飞港澳台侨联考培训班的信息,欢迎扫码添加彭老师(北京校区)或胡老师(深圳校区)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