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校区:13910016052;13910063801 深圳校区:13631615721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成功案例
  • 新闻中心
  • 招生录取
  • 经验交流
  • 学习资料下载
  • 联系我们
  • Previous
  • Next
  1. 1
  2. 2
  3. 2
双港名校齐聚,展望升学新篇丨我校成功 深秋畅游海岸,青春踏浪飞扬——深圳博 港澳台侨学生专场丨南昌大学招生公益
经验交流

港澳台联考生的赴港发展捷径:瞄准这些“高才通”认可高校与专业

发布时间:2025-11-05 15:15:32      点击:

一、香港未来5年重点发展的行业与人才需求

根据香港2024年施政报告,自2022年底推出新输入人才机制以来,香港已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约16万人才已携家人抵港。

人才短缺:未来五年,香港各行业人力短缺估算约18万人,揭示了香港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八大中心定位:香港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八大国际中心定位,即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枢纽、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这八大中心定位不仅勾勒出香港的发展方向,也指明了未来人才需求的重点领域。

重点发展领域:香港将重点发展科研、新型工业、通讯技术、投资、生物医疗以及新能源领域。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对应的生物科技、化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电子工程、能源工程、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理科及金融类人才需求量增加。

 

二、联考生机会更大的“黄金专业”推荐

1. 金融与商业类: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石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岗位需求长期旺盛。对于计划赴港发展的港澳台联考生,金融类专业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专业:金融学、金融工程、经济学等。这些专业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定位高度契合,拥有CFA等专业证书的毕业生更具竞争力。

推荐院校:上海财经大学(理623分/文627分)、中央财经大学(理614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

 

2. 科技创新类: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核心动力

随着香港全力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毕业生在香港就业市场前景广阔。

推荐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工程等。这些专业是香港发展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撑。 

就业前景:香港劳工及福利局报告预测,至2028年香港将面临18万的人力短缺,其中创新科技、金融科技及数据分析等高端领域人才缺口尤为显著。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675分)、北京邮电大学(理626分)、电子科技大学等。

 

3. 新兴工科类:绿色能源与高端制造的领跑者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制造业升级,绿色能源和高端制造领域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推荐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这些专业契合“双碳”战略,在新能源开发与高效利用领域需求旺盛。 

就业前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24年就业率高达81.12%,位居就业率榜单榜首。毕业生可在国家电网、发电集团、新能源企业等就业,发展空间广阔。 

推荐院校:

陕西理工大学(理499分)、苏州大学(理604分)、西安交通大学(理663分)等。

 

4. 专业服务类:法律与知识产权领域的机遇

香港定位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对法律和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推荐专业:法学、知识产权法等。这些专业契合香港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推荐院校:中国政法大学(理597分)、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

 

三、建议:规划赴港发展路径的策略

1. 优先选择“高才通”认可高校,打造学历优势

香港“高才通计划”认可的内地高校共有23所面向港澳台联考招生。这些高校的毕业生在申请香港人才引进计划时享有政策便利。港澳台联考生选校可侧重此类高校,为赴港发展筑牢基础。

内地23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2. 结合个人优势与产业趋势,选择契合度高的专业

热门专业虽然就业前景好,但需要结合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兴趣导向: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缺乏兴趣会让大学学习变得痛苦。

能力匹配:热门专业通常要求较强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及专业技能。

职业规划:考虑未来的工作性质、压力水平和生活平衡需求。

避免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些看似冷门但发展潜力大的专业,如新能源、环境保护等,随着绿色经济的兴起,未来几年可能会有更多需求。

 

3. 利用大湾区地域优势,构建跨境发展跳板

选择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如中大、暨大等),这些学校与香港合作紧密,学生在校期间可接触到港企文化,积累人脉经验。随着大湾区一体化深入推进,港深跨境产业合作加速,就业机会多,初期未在港就业也可先在内地积累再寻赴港契机。

想要了解更多华侨港澳台联考的资讯,以及北京博飞港澳台侨联考培训班的信息,欢迎扫码添加彭老师(北京校区)或胡老师(深圳校区)微信咨询!


北京区(总部) :
电话:139-1001-6052;139-1006-3801;
微信公众服务号:bjbfhqgat
咨询QQ:1020831302
深圳校区:
电话:136-3161-5721(24H);
微信公众服务号:bjbfhqgat
咨询QQ:102083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