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张列夫日前为台湾《旺报》撰文,讲述自己在大陆求学的见闻,感叹在世界各国都与大陆“发生新的友好关系”的时候,“台湾的孤立与对本土化的过分追求”。他认为,台生在两岸复杂敏感的局面下在大陆遇到许多矛盾与尴尬,然而“对于族群的认同感并不会随着政治而改变”。
全文摘编如下:
选择踏上这样的道路,是有很多时代的原因与经济的考虑因素,同时也意会到大陆正在崛起的事实。搭船、火车、高铁从厦门一路到北京,游历了很多城市,城市与人民这样的身影再熟悉不过,语言、文化、族群、历史也不陌生,陌生的是台生在大陆并不会发现外在的不同点,而确能发现内在的差异性。到了北京大学开始了课业,这种体悟感更深。
有人质疑和嘲弄到大陆“学政治?学法律?”这对台生而言无疑是嘲弄和怀疑。对大陆过往的偏见已成为部分台湾人的刻板印象,甚至其中真假难辨,使得台生对于自己的身分认同产生疑问。一来两岸之间既存的偏见和误解;二来源于台生与陆生相处有着显得既熟悉又陌生的奇妙。
在全球化思维下,相互往来更加频繁,无论是政府或是民间,很多新思维在大陆出现。也许过往的记忆使然,在北京读西方哲学思想时,我惊叹于北大政治系的宏大开阔。
政治并非权谋之术,过往的高墙似乎已经不再,这是20年间最大的改变。在大陆可以看见许多外国友人踏上这块土地做生意、求学、婚嫁等,都在发生新的友好关系,使得这里逐渐国际化,也更加多元。很多台生都惋惜着台湾的孤立与对本土化的过分追求。
若从19世纪末中国遭列强侵略的历史来看,不免让人思考这个命运多舛的中华民族受尽了丧权辱国之痛,形成自保局面。然而,属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并不会改变,假设由政权改变或敌对来否认自己的“根”,似乎不甚合理。台生在两岸复杂敏感的局面下在大陆遇到许多矛盾与尴尬,然而对于族群的认同感并不会随着政治而改变,我们应该有信心,并期望未来的中华民族与和平统一。